膜性肾病不易发展成尿毒症关键要做到这一点

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_5154125.html

今天和大家来聊一聊膜性肾病。以前我们通常认为这个病多发于老年人,但是近几年来,患病的年龄越来越年轻,而且膜性肾病一发病,症状看起来特别严重和“恐怖”,尿里面泡沫多得吓人,腿像灌铅似的沉重,还一按一个坑!

有的人说,膜性肾病比较磨人,是个磨人性子的肾病,所以得了这个病到底好不好治?还有的人说,膜性肾病不会发展成让人“谈之色变”的尿毒症,这是真的吗?

什么是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号称“慢性子中的战斗机”,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球滤过膜分为内膜、中膜、外膜三层,中膜即基底膜,肾脏内代谢的毒物和水分都要通过基底膜过滤及肾小管重吸收,最后排出尿液,而基底膜发生病变时,会引起肾脏塞口增大,导致体内过多的蛋白质进入尿液,从而出现蛋白尿,而血液中的蛋白过少,患者会出现低蛋白血症以及水肿和高脂血症。

膜性肾病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膜性肾病和继发性膜性肾病。大多数人得的是原发性膜性肾病,又叫特发性膜性肾病,指的是没有继发病因。

大约20%-30%膜性肾病为继发性膜性肾病,继发性指的就是由具体病因引起了肾病,常见病因有自身免疫病、病毒、某种药物、毒物等导致患者发生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有哪些症状?

在所有慢性肾病中,膜性肾病算是进展相对缓慢的肾病类型,是引起成年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因。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为,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3.5g,血白蛋白小于30g/L。同时符合这2个特点,就叫“肾病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三高一低”:

大量蛋白尿可引起患者出现泡沫尿及水肿,由起初的双下肢水肿,发展至大腿、腹水、胸水、眼睑水肿;

高脂血症会导致患者发生血凝,进而使肢体出现麻木、出血等症状;

低蛋白血症则会使患者发生营养不良,进一步减弱患者的抵抗力。

不易发展成尿毒症的原因是?

膜性肾病不易发展成尿毒症多与5个特征密切相关:

1、膜性肾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中老年人一旦患上肾病,往往会更加重视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患有肾病,中老年患者往往不敢也不愿意“挥霍”自己的健康,会在第一时间寻求医生的帮助,并积极配合治疗。

2、膜性肾病多会出现明显的水肿症状。

与IgA肾病等其它慢性肾脏病不同的是,膜性肾病的起病往往会有水肿,患者同时还可能伴有尿量减少、腹胀与食欲不振等胃肠道表现,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会让患者重视并积极配合治疗,也为获得好的治疗效果提供了机会。

3、发病后尿蛋白比较高。

前面提到过,膜性肾病通常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三高一低”症状中,一个“高”是高度浮肿,另一个“高”是尿蛋白高,症状和检查表现得都比较重一般会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视。

4、确诊手段比较多。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或IgA肾病等许多肾病,往往都需要肾穿刺方可作出诊断。而膜性肾病既可以通过肾穿刺做出诊断,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可以靠抽血确诊的肾病类型。即抽血检查血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若血PLA2R抗体滴度明显升高,就可以诊断特发性膜性肾病。确诊手段多了,治愈机会也会相应提高。

5、治疗方法比较多。

更关键的是,膜性肾病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获得好的治疗效果。膜性肾病患者可以选择使用多种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环孢素、来氟米特及吗替麦考酚酯等,还可以选择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美罗华)或贝利尤单抗等。此外,还可以同时联合中医中药治疗,可以让病情更快获得缓解,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方法越多就越有机会,治愈膜性肾病从而避免发生尿毒症的风险。

郝医生在此提醒:

和绝大多数的慢性肾脏疾病一样,膜性肾病是否容易发展成尿毒症,关键在于控制好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以降到0.3克以下或0.5克左右,这一过程可能需要较长时间,但患者只要有耐心,积极配合治疗,长期坚持,膜性肾病基本不会进展到尿毒症。

本文审核

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郝建兵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

如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




转载请注明:http://www.bdnpw.com/nbzzz/2397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