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高一矮,孩子身高会像谁
以上答案究竟如何?让我们往下看看吧!
01
身高受什么因素影响最大?
矮小症(ShortStature)是指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人群身高的2个标准差(-2SD)或低于第3个百分位以下。身高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因素、营养因素、全身系统性疾病及社会心理问题等。在营养良好、按时接种疫苗、身体较为健康且拥有较好的医疗条件的个体,遗传因素最为重要,遗传率约70-80%。
同时,外在环境因素越好(主要指营养、疾病和医疗水平等)的情况下,身高的遗传率越高。比如,在多数沿海发达城市的孩子,如果没有以上问题,身高基本上会得到很好的遗传。
其他因素,诸如运动、睡眠、饮食等也对孩子的身高有影响(注:营养过剩会导致肥胖、提早发育,成年身高反而矮小)。
因此,医生在矮小症的诊疗过程中,重点在于排查疾病所致的“病理性矮小”,或者排查那些虽然健康、但不干预就大概率会“矮小症”的孩子(比如足月小样儿、宫内发育迟缓,一直没有身高追赶,始终在-2SD以下的孩子;还比如,家族性矮小等)。
02
父母一高一矮
孩子身高会怎么样?
一般来说,父母都高,孩子身高也会高;父母都矮,孩子身高也会矮小;父母一高一矮,孩子可能高也可能矮,而不是像家长所想:哪一方高就跟着那个长,或者按照父母两人的平均身高来长。还有一种情况,父母中等身材,但家族里有身材矮小者(注:特别是直系亲属),这种情况孩子如果矮小症,则可能受遗传影响,而未必是晚长。
“晚长”又称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即青春期比同龄人慢,如果一个女孩,身材矮小,但第二性征发育和同龄人相近,千万不要认为孩子是“晚长”而错过身高干预时间。
“晚长”常常有家族史,即父母有一方也是“晚长”,通常来说父亲到高中甚至大学,身高还增长很多,可以认为父亲是“晚长”;母亲在上高中之后初潮,也可能是“晚长”。
如果父母是小学时身材矮小,到初中追上同龄人,这种不能叫“晚长”,这种属于在青春期才完成追赶,较为少见。
03
矮小身材常见
病因都有哪些
在诊疗过程中,医生会问家长很多问题,其实核心问题都是在围绕着“这个孩子身材为什么矮小?”而展开,因此医生会进行询问孩子的各种情况,或者进行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等。
也就是说,医生通常会根据孩子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辅助检查(抽血和拍片之类的),而不是每个矮小的孩子都做一样的检查。那么,矮身材常见的病因都有哪些呢?
矮小身材常见的病因包括:
A.家族性矮小:父母有一方或双方很矮,或者其他直系亲属很矮。
B.体质性生长和青春期发育延迟:父母有一方“晚长”,参见第二条。
C.足月小样儿,宫内生长迟缓:胎儿因素、母亲因素和怀孕状态,三者都可以导致;胎儿因素如染色体异常或综合征,怀孕状态如宫内感染和胎盘宫内异常;母亲因素如妊娠期高血压、营养不良、抽烟、喝酒、吸毒及药物等。如果产检就发现宫内生长迟缓,生后足月而体重不足或小于胎龄儿,出生后也一直身材矮小,期间做的检查都没发现特别的病因,孩子大运动发育和同龄人相近,这种情况考虑宫内发育异常延续到儿童期的矮小症,通常需要干预。
D.慢性疾病:如果孩子有心肺、肝肾、胃肠、肾脏等慢性疾病,则可能会导致身材矮小;注意,并非有上述疾病的孩子,都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有一些孩子症状隐匿,这块医生通常会重点排除,如果孩子都没有体检过,又矮身材,建议筛查一下(脏器生化和彩超)。
E.内分泌疾病导致的矮小: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佝偻病、尿崩症、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和肾小管酸中毒等均可导致矮身材,这部分孩子可以有症状,也可以“看上去比较健康”,这也是医生排查的重点。
F.遗传相关疾病:包括唐氏综合征、Turner综合征、Prader-Willi综合征、粘多糖病、糖原累积病和遗传性骨病等。这类孩子,通常伴有身材比例异常,大运动发育落后,智力低下,面容特殊(即和父母都不像或者其他畸形),这部分也是医生排查的重点。
G.社会心理因素:如精神心理障碍(心因性情感剥夺)等。
除了上述病因之外,还需要注意一种情况,即父母不高,或者孩子的身高远超过遗传靶身高,这种情况并非好事,可能是得了一些提前发育的疾病,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这种情况需要临床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