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辨病机,随证立法肾性水肿治法探析

刘春莹主任医师从事肾病临床、科研、教学30余年,运用中药治疗难冶性肾性水肿有独到之处,具体如下:

1明辨病机,确定证候,随证立法

肾性水肿其基本病理生理改变为水钠潴留;其临床特点是水肿多从眼睑、颜面开始而后遍及全身。本病病因有外感与内伤,外感无外乎风邪袭表、疮毒内犯、外感水湿、饮食不节;内伤则由禀赋不足,久病劳倦而至肺脾肾功能失调;病机则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关键在肺脾肾,治疗本病时应标本兼顾,总结治标三法:①洁净府即利水;②去菀陈莝即逐水;③燥脾湿即燥湿。治本五法:①温阳利水;②行气利水;③补气利水;④活血利水;⑤通腑利水。此外,水为阴邪,得阴则助,得阳则解,在水肿治疗中要慎用补阴滋阴药物;且在水肿治疗早期水肿未退,水肿尚未缓解之时也要慎用收涩药物,以防闭门留寇。此治法标本兼顾,脏腑相依,气血相通,阴阳相助,在临床应用中应依据四诊,辨清主次,相互兼顾,灵活运用。

2辨证论治,随证化裁

肾性水肿病因病机复杂多变,在治疗时应运用理法方药,辨证施治,四诊合参,发挥中医治疗肾性水肿的特长。祛风利水主要针对风水泛滥,肺宣发肃降失常,水溢肌肤者,运用越婢加术汤加减。方用:麻黄10g,石膏30g,白术15g,防风10g,茯苓12g,泽泻15g,白茅根20g,大枣3枚。益气健脾、温阳利水主要针对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者,运用玉屏风散合实脾饮加减,方用:黄芪50g,白术15g,附子12g,干姜10g,砂仁8g,茯苓10g,防风10g,泽泻15g,白茅根20g,车前子15g,牡丹皮12g,山药12g。若见胀满,舌苔白厚腻者加苍术、厚朴、陈皮、木香以健脾燥湿行气消胀;若脾胃虚弱者可加扁豆、焦三仙、莱菔子以健脾消食。行气活血利水主要针对气滞血瘀,水湿内停者,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方用:黄芪30g,柴胡10g,枳壳10g,赤芍12g,红花10g,丹参20g,益母草10g,当归12g,川芎10g,土茯苓15g,白茅根20g,砂仁6g。若见胸胁胀痛者加延胡索、佛手、香附、郁金以理气止痛;水肿明显者加薏苡仁、车前子、茯苓以健脾利水消肿;脾胃虚弱,腹胀纳差者加白术、党参、茯苓、厚朴、陈皮以健脾益气。

3中西医结合,相得益彰

肾性水肿的发生多由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球管失衡及水钠潴留引起,现代医学已广泛将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等应用在肾性水肿,而利尿剂、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存在很大的副作用,在治疗疾病的的同时对人体也造成一定的损伤,如应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首始治疗阶段大剂量应用激素,长期应用势必导致阳亢,阳亢则耗阴,临床常因燥热伤阴而出现兴奋、躁动、失眠、盗汗、面色潮红、无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辨证属中医阴虚火旺,可配合滋阴降火中药,方用二至丸合知柏地黄丸加减;减量治疗阶段由于激素撤减,患者常由阴虚向气虚转化,日久呈现出气阴两虚,临床上常出现疲乏无力、食欲缺乏、腰酸腿软、头晕耳鸣,严重者可见少气懒言、神态倦怠、舌淡白、脉沉弱。辨证属脾肾亏虚,方用四君子合参芪地黄汤加减;激素维持治疗阶段由于激素量小副作用已大大减少,此阶段多属于肾病综合征的缓解期,为防止复发,宜加强补肾健脾扶持人体正气,提高患者免疫力,可用玉屏风散和六味地黄丸加减。因在肾病综合征的不同治疗时期多存在血瘀、气滞且多存在热毒,因此在肾病综合征的不同治疗时期,可加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理气燥湿之品,如红花、丹参、当归、川芎、益母草、赤芍、红景天、地龙、金银花、蒲公英、板蓝根、石韦、黄柏、苍术、黄芪、香附、郁金等。

治疗肾性水肿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治标不忘固本,固本不忘治标,标本兼治。同时“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精津液同源”,水肿必将导致气滞、血瘀,久瘀多湿多热,在利水消肿的同时要理气活血,清热燥湿。总之,治疗肾性水肿的急则利水消肿,益气活血,补脾益肾;缓则健脾补肾,利水消肿,清热燥湿,益气活血,则效如桴鼓,且疗效持久。

(节选于——刘春莹教授治疗肾性水肿经验,中医杂志,,52(16):-)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dnpw.com/nbzzz/10627.html


当前时间: 辽ICP备190209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