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视力下降就是近视别大意,当心是肿瘤

许多家长发现孩子的视力有所下降,往往将其归因于学习压力或不良的用眼习惯,并首先考虑带孩子去配眼镜。然而,有一种“近视”情况不仅无法通过配镜解决,还可能日益严重。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在此提醒各位家长,如果孩子长期出现视力下降、发育不良、个子矮小、头痛等症状,需要警惕儿童颅咽管瘤的可能性。

颅咽管瘤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颅内良性肿瘤,通常发生在鞍上、鞍内或脑室内,并与下丘脑、垂体柄和垂体有密切联系。这种肿瘤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较高,5-10岁是发病的高峰期,且男性多于女性。

颅咽管瘤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

1.颅内压力增高引起的头痛,严重时伴有呕吐。

2.视力下降,可能影响一只或两只眼睛。在疾病的初期,患者的视力可能会逐渐下降,一段时间后,由于颅内压的不断升高,视盘也可能出现水肿的情况,视野也会不断缩小,甚至最终可能导致失明。

3.内分泌功能障碍,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体格矮小,但身体各部位大小的比例正常。大多数患有颅咽管瘤的儿童都有多饮、多尿的表现。颅咽管瘤还可能压迫颅内神经,引起丘脑受损,这时就会出现明显的意识失常,例如嗜睡、没精神、淡漠甚至昏迷。

颅咽管瘤的治疗存在的四大难题

1、颅咽管瘤易复发

颅咽管瘤虽然是良性肿瘤,但又与普通的良性肿瘤有所区别,第一颅咽管瘤没有包膜,第二颅咽管瘤有浸润性生长的特点。所以虽然在显微镜下观察已经达到完全切除,但是基于以上两点仍然有极少部分肿瘤的细胞残留,可能造成后期肿瘤复发。颅咽管瘤对放射治疗和化疗都不敏感,一旦复发了治疗的难度会进一步增加。

2、颅咽管瘤早期不容易发现

颅咽管瘤病人常见的症状是视力下降,学龄儿童在出现视力下降时,家长首先想到的是近视,去配眼镜,配眼镜后孩子的视力仍然下降,眼科检查发现视神经萎缩后才想到颅内有肿瘤,耽误了治疗时机。3岁以内的小儿在视力下降时,家长甚至难以察觉,有的直到完全失明后才发现。

3、颅咽管瘤切除后的垂体功能低下是世界难题

颅咽管瘤完全切除或者积极切除后几乎都有垂体功能低下,表现为多饮多尿、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低下、性腺激素低下、代谢紊乱。手术后的激素替代治疗是确保病人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有的颅咽管瘤病人在切除肿瘤后的前2天精神好,但随后出现精神萎靡、电解质紊乱、内分泌紊乱,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则病人会出现生命危险。

4、颅咽管瘤位置深,手术难度大

颅咽管瘤最常见的部位是在鞍区,属于颅脑的中心地带,位置深,并且周围有视神经、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垂体、下丘脑等主要结构,而且颅咽管瘤常常与下丘脑粘连。在手术过程中如果视神经受损,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颈内动脉或大脑前动脉受损,会造成大出血,危及生命。下丘脑、垂体受损会出现垂体功能低下、内分泌紊乱,轻者造成病人体质差、抵抗力差,严重者也会造成生命危险。颅咽管瘤的手术难点在于既要尽可能的完全切除肿瘤,防止肿瘤复发,又要避免手术对肿瘤周围的重要结构造成损害。

颅咽管瘤的治疗方法

颅咽管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治疗方案根据肿瘤的性质、大小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而定。

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旨在完全切除颅咽管瘤,以减轻症状和防止肿瘤的进一步生长和扩散,可以通过开颅手术或经鼻内镜手术进行。

放疗和化疗常用于术后辅助治疗,以杀灭残留的癌细胞或控制肿瘤的生长。另外,也有对症治疗和康复护理,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恢复功能。

颅咽管瘤的术后护理

颅咽管瘤手术之后的护理,主要是针对术后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进行护理。因为颅咽管瘤手术之后很容易引起下丘脑损伤,下丘脑损伤之后可能会导致尿崩症、高热和意识障碍,造成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所以需要严格观察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同时,还需要照顾患者的伤口,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并避免感染。根据医生的建议,患者也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以帮助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此外,患者和家人也需要接受心理支持和教育,以应对术后的身体和情绪变化。颅咽管瘤术后患者更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以确保肿瘤没有复发或扩散,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颅咽管瘤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或将造成永久性失明等严重后果,影响孩子一生!家长朋友们如果发现孩子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前往神经外科做颅内核磁排查,尽早确诊,尽早治疗,以免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




转载请注明:http://www.bdnpw.com/nbzyx/238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