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崩症
小儿尿崩症
1常见病因
中枢性:ADH(抗利尿激素)缺乏;继发性:肿瘤、肉芽肿、炎症等;遗传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常见症状
多尿(患儿每日尿量在4L以上,严重者可达10L)或遗尿、多饮,婴儿如不能适当饮水,常烦躁、夜眠不安、发热、便秘、体重下降、皮肤干燥等。
3检查
①尿比重测定(尿比重是指在4摄氏度下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是尿液中所含溶质浓度的指标。)
尿崩症者尿比重多在1.~1.。(正常值1.~1.)
②血、尿渗透压测定
尿崩症者尿渗透压为50~mmol/L,血渗透压正常或增高。
③肾功能及电解质检查
如有肾脏受累,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异常。尿崩症者通常尿常规正常,尿糖阴性,血钠正常或稍高。
④尿崩症特殊实验室检查
(1)禁水试验主要用于鉴定尿崩症和精神性烦渴。患者自试验前一天晚上8点开始禁食直至试验结束。试验当日晨8时开始禁饮,先排空膀胱,测体重、采血测血清钠和血浆渗透压。然后每小时排尿一次测尿量,渗透压和体重,直至相邻两次尿渗透压之差连续两次<30mmol/l,即再次采血测血清钠和血浆渗透压。大多数儿童可在8小时内完成。正常儿童禁饮后无脱水症状,每小时尿渗透压逐渐减少。尿比重逐渐上升。渗透压可达mmol/l以上。血钠血渗透压正常。如儿童每小时尿量无明显减少,持续排出低渗尿,而血清钠和血浆渗透压分别上升超过mmol/l和mmol/l,体重下降3-5%则考虑尿崩症。完全性尿崩症病人尿量无明显减少,比重1.,尿渗透压mmol/L,血浆渗透压mmol/L,尿渗透压低于血渗透压;而部分性尿崩症血浆渗透压 值mmol/L。若尿比重 达1.以上,尿渗透压达mmol/L,或尿渗透压与血渗透压比率大于等于2,则提示ADH分泌量正常,为精神性烦渴。如果病人排尿甚多,虽然禁饮还不到6h,而体重已较原来下降3%~5%,或血压明显下降,立即停止试验。
(2)加压素试验用于中枢性尿崩症与肾性尿崩症的鉴别。在排尿并采血钠后,皮下注射垂体后叶素5U,注射后2小时内多次留尿并测定渗透压,如尿渗透压上升峰值超过给药前的50%,则为完全性尿崩症,在9%-50%者为部分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患儿渗透压上升不超过9%。
⑤头颅MRI检查,可了解下丘脑和垂体的形态改变,排除颅内肿瘤。同时有侏儒症者可发现垂体容量变小,必要时需定期重复头颅MRI检查。头颅MRI神经垂体被破坏后,图像中神经垂体的亮点消失。一般尿崩症者其神经垂体高信号区消失。
4护理
(1)病情观察①准确记录患儿尿量、尿比重、饮水量,观察液体出入量是否平衡,以及体重变化。②观察饮食情况,如食欲不振,以及便秘、发热、皮肤干燥、倦怠、睡眠不佳症状等。
③观察脱水症状头痛、恶心、呕吐、胸闷、虚脱、昏迷。(2)对症护理①患儿夜间多尿,白天容易疲倦,要注意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利于患儿休息。在患儿身边经常备足温开水。②测尿量、饮水量、体重,从而监测液体出入量,正确记录,并观察尿色、尿比重等及电解质、血渗透压情况。③对于多尿、多饮患儿应给予扶助与预防脱水,根据患儿的需要供应水。
④保持皮肤、粘膜的清洁。
⑤有便秘倾向者及早预防。
⑥常用的治疗药物: 去氨加压素,其副作用:疲劳、头痛、恶心和胃痛。一过性血压降低,伴有反射性心动过速及面部潮红,眩晕。治疗时若有对水分摄入进行限制,则有可能导致水潴留。
5预后
尿崩症病人的预后,首先取决于基本病因,一些颅脑肿瘤或全身性疾病时预后不良。在没有脑肿瘤或系统性疾病的特发性中枢性尿崩症病人,在充分的饮水供应和适当的抗利尿(需终生用垂体抗利尿激素)治疗下,通常可以基本维持正常的生活,对寿命影响也不大。一些女病人怀孕和生育也能安全度过。
呼和浩特治疗白癜风 的专科医院福建 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