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热时如何使用解热镇痛药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3.html一、发热的定义和分类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临床中通常采用肛温≥38℃或腋温≥37.5℃定义为发热。临床上按照体温高低将发热分为4类。以腋温为准,37.5~38.0℃为低热,38.1~38.9℃为中度发热,39.0~40.9℃为高热,≥41.0℃为超高热。二、发热的病因按发热的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1.感染性发热 根据感染的病原不同,感染性发热可见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真菌感染、非典型微生物感染等,其中以病毒和细菌感染最为常见。根据感染部位不同,感染性发热可见于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如肠道感染和肝胆系感染)等,其中呼吸系统是儿童感染性发热的最常见部位,对于无呼吸系统症状的2岁以下儿童的急性发热,需高度警惕泌尿系统感染。2.非感染性发热包括风湿免疫性疾病、肿瘤及肿瘤性疾病、下丘脑体温中枢受累的疾病、产热、散热障碍等。3.其他 如创伤、手术、药物热、疫苗接种不良反应、脱水热、暑热症、尿崩症等。4.不明原因发热对于3岁以下婴幼儿,以感染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及恶性肿瘤为主;对于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以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及恶性肿瘤为主。三、发热机制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人体正常的体温调定点在37.0℃左右,体温调节中枢通过感知体温调定点和实际体温的差异,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使体温维持在调定点相应水平。内生致热源可作用于颅内产生前列腺素E、环 腺苷等发热中枢介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机体产热增加(如寒战、立毛肌收缩、物质代谢增加等),散热减少(毛细血管收缩和血流减少等),从而使体温上升。四、发热对机体的影响发热可影响机体的物质代谢、生理功能及防御功能。1.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提高13%。在发热状态下,糖、脂肪、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的消耗均增加,如果长期发热同时没有补充相应的营养,患儿就会消耗自身的物质,出现体质量下降和消瘦。2.发热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由于儿童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婴幼儿期发热较其他时期容易出现热性惊厥。有些高热患儿也可出现淡漠、嗜睡等神经系统受抑制的表现。3.发热时心率加快,体温每上升1.0℃,心率约增加18次/min。4.发热还会使呼吸加快加深,经呼吸道的失水增多。大量出汗导致水分的大量丢失,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及电解质平衡紊乱,甚至危及生命。5.发热时消化液的分泌减少,各种消化酶活性下降,因而产生食欲减退、口腔黏膜干燥、腹胀、便秘等表现。发热对机体防御功能的影响利弊并存。中等程度的发热可增强某些免疫细胞的功能,提高宿主对病原体或肿瘤的防御能力,但持续高热可引发细胞变性坏死,甚至发热相关的细胞因子风暴,危及生命。五、发热管理的目的1.发热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减轻发热所致的不适,即改善舒适度,而非单纯恢复正常体温。2.查找并治疗引起发热的原因,不应将恢复正常体温作为退热治疗的主要目标。发热是一种生理机制,对抗感染和病情恢复有益。因此,退热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儿童的舒适度,而不是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