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中医治疗

三高之一的糖尿病,古书称之为“消渴”病。这个病其实在我国古代很早就发现了,如在唐代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中说消渴病“每发小便至甜”,在《诸病源候论》中说“其病多发痈疽”。在《河间六书》中说:消渴病可“变为雀目或内障”。宋代以后又把消渴病分为上消、中消、下消。由此可见我国对于糖尿病的认识和治疗有极其丰富的经验。

中国古代限于历史条件,没有化学检验,以症辨证,只要出现多饮、多尿就是“消渴”。但是从现代医学的化验来看,多饮、多尿并不都是糖尿病,如甲亢、尿崩症虽然都有多饮、多尿,但血糖、尿糖正常,不能称为糖尿病。但不出现多饮、多尿而血糖、尿糖均高,也称之为糖尿病。因此不能把消渴病与糖尿病划等号,诊断糖尿病要依据化验来定。

从现代医学来看,糖尿病为一种慢性进行性内分泌代谢病。一般分为两大类型:一、依赖胰岛素型糖尿病(又称为青少年发病型,也称Ⅰ型糖尿病)。二、非依赖胰岛素型糖尿病(又称成年发病型也称Ⅱ型糖尿病)。

糖尿病发病原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确,依据近年的研究,大致可归纳如下几个方面:1、遗传学论。糖尿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尤其在成年发病型中,遗传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青少年发病型中约有半数有家族史。2、病毒感染学论。某些青少年型糖尿病在发病前,先有过某些病毒感染,包括腮腺炎、水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3、自身免疫学说。.由于某些自身免疫反应引起胰岛淋巴细胞浸润等炎症,使B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现已用荧光免疫技术,青少年型糖尿病人血中测出了胰岛细胞抗体(ICA),属于IgG。而且发现一部分青少年型糖尿病人可同时患有其他和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如伴有慢性甲状腺炎、甲亢、重症肌无力(恶性贫血等,据推测,青少年型糖尿病人可能在遗传的基础上,由于自身免疫或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而引起胰岛损害。成年型糖尿病多数可能是由于过度肥胖,使肌肉、脂肪等细胞中胰岛素受体减少或敏感度下降,对胰岛素不敏感所致。因此即使血中胰岛素水平很高,还是患有糖尿病。4、升血糖素过多学说,此学说目前证据还不够充分。总之糖尿病还不能以某个学说能说清楚,国际间仍在研究病因的问题。现在全世界对糖尿病人生命 的威胁是心血管病并发症,因此都在研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等并发症的防治问题。

本病的发病因素是综合的。尤其是嗜酒、善食肥甘厚腻和精神过度紧张三者综合而发病者较多。中医认为积热伤阴、阴虚火炎,耗损肺、脾(胃)、肾诸脏。热伤肺阴,则津液干枯,不能敷布,故多饮而烦渴不止,谓之上消;热伤胃阴,则胃火炽盛而善饥多食,肥肉消瘦,谓之中消;热伤肾阴则肾阴不足,精气亏虚,固摄无权,精微不藏多尿而频,或尿膏脂,或发甜,谓之下消。

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谓之三多;体重减轻、消瘦谓之一少。

中医治疗糖尿病要辨证证分型,我多年临床观察,糖尿病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分述如下:

1、气阴两虚型。症见多饮、多食、多尿,全身乏力,消瘦,易感冒,腰腿酸软无力,也有的病人口干而不多饮,有饥饿感而食欲不振,夜尿频频,但舌质淡暗,乏力显著,脉象沉细均属气阴两虚型。此型在Ⅱ型糖尿病人中最为多见,治法用益气养阴法:生黄芪、生地(大便溏者用熟地)、苍术、玄参、葛根、丹参。

2、阴虚火旺型。症见口干、思饮、有饥饿感、心烦、睡眠多梦、大便结、舌红绛、脉弦数。常用一贯煎加黄芩、黄连为主方治之,处方:沙参、麦冬、当归、生地、枸杞子、川楝子、黄芩、黄连。

3、燥热入血型。症见三多症状或口干而饮水不多,自感燥热殊甚,身痒,牙龈肿痛。本类型之特点是疖肿频生,尤以颈部及后背为甚,唇红、舌绛、脉数。当以清热养血为治。方用《万病回春》之温清饮为主方治之,处方:黄芩、黄连、黄柏、山栀子、川芎、当归、白芍、生地。若感染严重或化脓者可加连翘、金银花、蒲公英、紫地丁、桔梗等药。

4、血瘀型。症见口干渴、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腹静脉青紫,身有刺痛或胸腹内某处疼痛不移,这些都属血瘀症状。自拟降糖活血方如下:广木香、当归、益母草、赤芍、川芎。可加桃仁、红花、鸡血藤等.,本类型病人常有气阴两虚症状,因此常合并基本方治之。

5、阴阳两虚型。症见腰膝寒冷,口干而不思饮,男子阳痿,舌质暗、脉沉弦。本类型病人均为晚期糖尿病肾病,常兼有眼病,甚至失明,或见浮肿。此类病人极为难治,常用桂附地黄丸为主方。眼病视力减退或眼底出血可加川芎、白芷、菊花、青葙子、大小蓟、谷精草、木贼草、草决明等,眼底出血不止可加三七粉。









































哪家白癜风医院最权威
得了白癜风好治疗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dnpw.com/nbzyf/3615.html


当前时间: 辽ICP备190209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