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学生防治抑郁症,是教育不可推卸的责

北京中医皮炎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9161410.html

多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就宣布,抑郁症超越癌症成为人类生命第一杀手。不幸的是,近年来抑郁症开始低龄化,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罹患抑郁症,尤其是中学生。

抑郁症正吞噬着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的健康,更为可怕的是只有少数中学生得到了及时的正规治疗。不少自杀的中学生实际上都是长期得不到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他们若能得到及时的正规治疗,多数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先谈原因,再谈怎么办。

一、原因

我大学所学专业是教育学,大学四年近半数的课程是心理学课程。我又在年参加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获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员证书。根据近20年的从教经历和心理学知识背景,初步判断目前大量中学生罹患抑郁症和难以及时得到正规治疗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业压力太大;2.人际冲突得不到有效缓解;3.抑郁症知识普及率低导致抑郁症患者被家长、老师、同学,甚至某些医生误以为只是心情不好或者性格变了。

1.学业压力太大。

个人曾发文《“快乐教育”、“减负教育”是否适合现在的孩子》。我在文中细细地计算了目前初三和高三的学生平均每天的学习时间约14.5小时。非毕业班的中学生每日学习时长大概少1到2小时。我曾多次感慨,天底下大概再没有比中学生更辛苦的人了。

由于常年做班主任,我发现现在中学各科的知识难度要远远大于我读书的时代。广州初一学生的英语课本,我翻过几次,感觉其难度不亚于98年我读大一时的英语教材。其它学科也有类似的情况。现在的中学生不仅日学习时间长,学习强度也远远大于从前。

抑郁症患者的性格特点一般是进取心较强、自尊心较强、危机感较强。如此好强的性格一旦在学业上因种种原因跟不上全班的步伐,必然产生焦虑感、挫败感。焦虑感、挫败感若不能及时消除,学业会因此而更跟不上全班节奏,如此恶性循环,最后抑郁了。抑郁是人类常见的负面心理,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过抑郁体验。一般情况下,抑郁体验在2周内消失,就不会发展为抑郁症。若超过2周,发展为抑郁症的可能就大大增加。

根据个人的观察,中学生罹患抑郁症大多跟学业压力有关。

2.人际冲突得不到有效缓解。

很多精神疾患都源于人际冲突。中学生罹患抑郁症也有不少源于人际冲突得不到有效缓解。这种情况对于寄宿在学校的中学生更为普遍。初中寄宿生往往每周回家一次,而高中寄宿生很多都是一个月,甚至2个月以上回家一次。寄宿生长期生活在学校,和同学关系,尤其是同宿舍的同学关系非常重要。有些不合群或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的寄宿生往往和同宿舍同学关系紧张,这些同学往往容易被同宿舍的多数同学孤立。长期以往,必然影响学业。学业压力和人际压力像两座大山一样渐渐压垮他们的精神,使他们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当抑郁状态超过2周时,罹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3.抑郁症知识普及率低。

抑郁症知识普及率低导致很多中学生罹患者的亲人误以为他(她)只是心情不好,散散心就能缓解。抑郁症患者常伴随着身体消化功能发生障碍,某些医生会误诊为消化疾病。抑郁症患者往往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原有兴趣消退和意志力薄弱等精神症状,这导致不少中学生患者的家属以为孩子性格变了,跟从前不一样了,甚至会误以为孩子变娇气了,性格变坏了。当家属有这样的想法时,时间一长,就不可避免地流露出来。抑郁症患者一旦感受到家人这样的想法,其最后一道心理防线就崩塌了:现在,连亲人也要放弃自己了,自己拖累了家人。于是“自杀”这一可怕的念头就会更加缠绕着抑郁症患者。其实不是孩子变娇气了,更不是性格变坏了,是孩子得抑郁症了。只要孩子治愈抑郁症,恢复健康,原来那个上进、要强、坚强的孩子就会重新回到亲人身边。

虽然,目前学界还没有准确的数据,但是个人凭经验判断,中学生自杀者是没有得到正规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应该占总数的一半左右。

俗话说,年龄不大,病就不重。其实中学生抑郁症患者若能得到正规的治疗,绝大多数都能康复的。

二、怎么办

了解了当今中学生罹患抑郁症越来越多的原因,怎么办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就目前而言,想从整体上减轻中学生学业负担,是难以做到的。那么中学生抑郁症的防止就要从及时缓解中学生人际冲突和提高抑郁症知识普及率入手。

及时缓解中学生人际冲突。

人际冲突难以避免,但我们的教育可以做得更好,以及时缓解冲突。对于寄宿制学校,仅仅有宿管是不够的。学校应该为住宿生按人数比例配备心理咨询师。宿管管理住宿生日常生活规范,心理咨询师负责


转载请注明:http://www.bdnpw.com/nbzyf/219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 辽ICP备19020955号-2